当前位置:别云间>玄幻魔法>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第四百五十章民意汹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章民意汹涌(1 / 2)

相比于其他人,太史慈就好摆平多了。
毕竟是张恒一手带出来的,太史慈虽然也想参战,但他更明白留守的重要性,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至于兵马,此次除了关羽麾下的五万大军,以及徐荣带走的两万军队,其他部队张恒并不打算动用,全都留守徐州就行。
最佳的副将人选,自然是原本身为泰山贼的孙观。
此人算不上嫡系,但有太史慈压制,以及徐州群臣坐镇,应该也不会出问题。
商议已定,第二日州府便传出了刘备的钧命。
升太史慈为东海都尉,镇守徐州。
至于原本的护军都尉,则是由张绣担任。
与此同时,张飞也带着本部五千人,开拔出发前往兖州。
同样是第二日,州府又张贴出了一张大大的告示,询问民众的意见。
正如张恒所料,一经散播之后,立刻响应者云集。
不过三五日,便有无数东海郡的百姓响应!
开玩笑,其他地方打仗,都要强征百姓来运送粮草,你不答应都不行,而且还得自备干粮。
如今州府允许我们自行决定去留,去的人更是管饭,还能减明年的赋税,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秋收刚过,田地也需要休养恢复地力,到春耕的这段时间反正无事可做,倒不如去出卖力气,也能为家中节省些粮食。
抱着这种想法,百姓们在官府的组织下,短短数日便完成了集结。
说是征集徐州百姓的意见,其实还是东海郡占了大部分。
毕竟去年的百万黄巾,都被安置在了东海郡内,再加上商业的发达,致使周边百姓有往东海搬迁靠拢的趋势。
如今徐州加上泰山郡,总人口近五百万。但仅东海一郡,便有两百万人,占了将近四成。
十万大军出战,虽然只是短途,但运送粮草的民夫,没有三十万人也不行。
这么些人,东海一郡的民力的确够用,但也不能仅用东海郡。
在州府优厚的条件下,此次为大军运送粮草,已经不再是徭役,而是需要争抢名额的福利。
民意汹涌之下,如果只选东海郡的百姓担任,势必被人说成不公。
比百姓行动更快的,还是各地的官员。
他们身在第一线,自然更明白百姓的需求。有聪慧精明的地方官,接到告示的第二天就闻出了味,立刻动身赶往州府。
名义上是为民请命,但目的只有一个——此次押运民夫的名额,我必须要分一份!
谁敢反对,还需问问我治下的数十万百姓答不答应!
开玩笑,参与的人就能免除一年的田租,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百姓减轻了压力,就能活得轻松一些,自然就不会生事。待到来年吏部考核之时,他们也可以报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这就成为了他们的政绩,将来要靠这玩意儿升迁的好吧!
谁不让我治下的百姓参与,就是阻碍我的仕途。
要参与徭役的百姓何止百万,但此战需要的民夫却只有那么点,僧多粥少之下,难免发生争抢的现象。
开玩笑,你治下的百姓一心报国,难道我治下的百姓就无报国之心。
此次押送粮草的名额,谁敢不分给我!
一群打着为民请命旗号的地方官,玩了命地向州府劝谏,若是遇到了同行,当即化身祖安狂人,相互问候对方全家亲属。
好几次,甚至差点上演了全武行。
面对这种情况,荀彧等人被扰得不厌其烦,差点都没法专心处理公务。
可这些人的说辞却一个比一个好听,自己根本无法反驳。
闹到最后,连泰山太守王朗都赶了过来。
这家伙虽然处事圆滑,但口气却不小,一张嘴就要十万名额,好悬没把荀彧等人给吓死。
但王朗却坚决表示,十万民夫已经在路上了,州府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
我管你作甚,反正这十万人的伙食和明年的赋税,你是免定了!
无奈之下,荀彧和鲁肃一合计,只得把此事上报给了张恒。
张恒却是看都没看一眼,直接转呈给了刘备。
可连荀彧都觉得为难的事情,刘备又怎么可能想出妥善处理的办法。
冥思苦想了好几天,却终究没能想出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主意,便索性又将皮球踢给了政务府,要荀彧拿出一个策略。
兜兜转转这么一大圈,难题又回到了荀彧头上。
最后还是鲁肃提议,以路程远近来选取。
离得近的,就多选一些。离得远的,就少选一些,或者索性不选。
毕竟赶路也需要时间,有这个工夫,还不如就在当地服徭役。
解决办法抵达张恒案头之后,张恒却是微微皱起了眉头。
“子敬此法虽然合理,却并不能服众。”
“下官自然知道,却只能做到如此了。”鲁肃苦笑道。
他当然知道,此结果一出,离得远的州郡势必不满。特别是泰山太守王朗,估计要骂街。
但他也实在没招了。
“人心为利动,不妨再赏赐一些,以安众心。”
一听到赏赐二字,荀彧眼皮顿时狂跳起来。
“子毅,马上要打仗了,州府可没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