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别云间>游戏竞技>星球风云> 第四十二章 思想奠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 思想奠基(1 / 2)

《帝国功夫学院》一年一度新生入学,圆觉大师从102名学员中,收了四名弟子。

赵天华、李东升、赵德林为徒,另外又收了一名记名弟子——王小超。

大师深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的心性千奇百怪,可以用“红”和“黑”来描述。

《红心者》

一心向善,嫉恶如仇,匡扶正义,拯救各式各样的灾难,拯救天下苍生。

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拼搏,功高盖世,人人敬仰。

《黑心者》

滋生着贪婪和野心,以我为中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私欲,甚或称王称霸,蹂躏世界。

圆觉大师收汪震宇、李东升、赵德林、王小超四名弟子。

在传授功夫之前,要训导他们的心性。

为什么要训导心性,大师考虑的是:

在《帝国功夫学院》修炼功夫的学子,毕业后都身怀绝技,具备上乘的武功。

如果心中隐藏藏着邪念,人生不走正路,就会制造动乱危害一方,这是一定要防止的。

功夫学院培育出来的学子,如若是出现走歪门邪道的败类。不仅是损害学院的声誉,对社会来说危害甚大。

因此,大师格外重视思想教育,训导学子具有一颗嫉恶如仇,匡扶正义的心性。

训导心性,是修炼功夫之前的启蒙课程,也是开修炼功夫之思想奠基。

故此,圆觉大师向汪震宇、李东升、赵德林、王小超四名弟讲解何为心性。

所谓心性,学者七嘴八舌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可以这样解说。

《心性》

心指思想,性指人的本性。

贤人提出“尽心知性”,认为只要尽心就能发挥人的本性。

性是本源,是培养出来的。

心性,反应一个人的人格,道德品质。

心性心性,修身养性,所以心性是养出来的。

也就是说,通过“修炼”或者“磨练”,让这个人由内而外的散发出,高尚人格的魅力。

比如说宽广的心胸,处事不惊的淡然,关心人间冷暖。

包容的心,慈悲为怀,天下为公,公而忘私,拯救苍生等等。

心性是一种思维的特性,并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道德经》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的就是心性。

圆觉大师的启蒙课,讲解心性,讲了一阵感到口渴,喝了一口无根水。

打开天目大观察,汪震宇的天外灵魂同心性一起灵动。将心性的理念柔和在灵魂之中。

李东升、赵德林、王小超三人,对心性则是朦朦胧胧似是而非,似懂非懂。

从对心性不同的感悟,可以看出天赋的差别,因人施教大师心中有了数。

讲心性不能不说品德。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行为准则。

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是心性的外在表现。

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

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

《品德》,则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

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大师讲完了心性和道德以后,打开天目,观察四名弟子的心理反应。

汪震宇泰然自诺,似乎是理解了心性和道德的精髓。

其他三人则是七荤八素,似懂非懂。

大师则是对李东升、赵德林、王小超三人进一步点拨。

心性是内在的东西,道德是是外在表象。

佛门戒律,就是俗家所说的道德。

为师今天向你们讲心性和道德,就是给你们敲警钟,打预防针。

不要修炼成上乘功夫,入了邪门,走了歪道。

圆觉大师讲述完了心性和道德,也就结束了对四名弟子入门的思想教育。

开始传授功夫之前,又讲了另一番道理,也就是修炼功夫的基础条件。

圆觉大师解说:

修炼功夫,尤其是超级功夫,基础条件要求更高。

为师所说得条件,说资质也可,就是《天赋》、《慧根》、《悟性》。

天赋、慧根、悟性,思维正常的人,人皆有之,只是高低的差别。

天赋、慧根、悟性,在王小超听来好似佛门禅语,想不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