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别云间>女生耽美>明末逐鹿天下> 第713章 最后的旅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3章 最后的旅程(2 / 3)

言片语,他根本看不出来。

苏蜀读完这两年的报纸,舰队也在锡兰岛完成检修工作。

舰队继续起程,没有向北前往东印行省与缅甸行省,直接东进前往马六甲海峡。

舰队通过马六甲海峡时,苏蜀站在泰山号战列舰的甲板上,观察着马六甲海峡的盛况。

这是他见到,最为繁忙的海峡,出入海峡的商船络绎不绝。

大华帝国工业中心,分为沿海工业中心与内陆工业中心。

其中汉中工业中心与川渝工业中心,就是帝国内陆工业中心的代表。

这两地的工业产品,一般都是通过川缅铁路直达海边,不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帝国沿海工业中心产品,想要运输到中亚与欧洲,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

这是因为海运的成本最低。

沿海工业中心最为繁忙,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品,急需运到中亚与欧洲,换回来大量的银币。

泰山号战列舰在马六甲海峡航行,很快引来了众多商船和岸上百姓的围观。

这里的人,第一次见识到巨大的铁甲舰。

要不是泰山号战列舰上面挂着大华帝国的龙旗,它都会引起百姓的恐慌。

很快就有消息灵通的百姓,向周围散播准确的消息,这是帝国两年前建造的泰山号战列舰。

它经历两年出海训练,终于在今日返回帝国。

这个消息让围观的百姓掌声雷动,为大华帝国的强大感到自豪。

苏蜀看到百姓热烈欢迎的场景,他也涌现出一股自豪感。

舰队很快通过马六甲海峡,因为军舰在锡兰岛经历过详细的检修。

这段路程就不在沿途的港口停靠。

舰队进入南海,这就像回家一样。

现在的南海已经成为大华帝国的内海。

南海的海盗被肃清一空,商人和渔民可以自由在南海通行。

苏蜀海见识到,有很多渔船正在南海的岛礁上,挖掘鸟粪石。

这是很珍贵的肥料,苏蜀在美洲、欧洲都见识到过这种场景。

舰队沿着交趾行省的海岸线,向着北方前进。

苏蜀拿着望远镜,向着西方的路上眺望。

海岸边通常有鱼船在活动,渔民捞上来的海鱼,经过盐腌制之后,销往到内陆地区,这是非常廉价的肉食。

朝廷为了让内陆百姓,能吃得起海鱼。

朝廷不对渔民征税,只对贩卖鱼获得商人征税。

闲鱼能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也与廉价的食盐有关。

现在大华帝国食盐,每斤才几文钱。

如果像前朝那样,一斤食盐数百文,寻常百姓家吃饭都不敢多放盐。

鱼民宁可让鱼臭在海边,他们也不会腌制咸鱼。

海边以渔民为主,再把目光移到内陆,就能看见大片的稻田。

交趾行省稻田一年四熟,它是大华帝国最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

这里的水稻味道不太好,但绝对能管饱。

帝国正式开发像交趾行省这样的南方地区。

这些地区产出了大量的粮食,这才真正让国内所有人都能吃饱饭。

大华帝国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

父皇苏河讲课时说过,汉人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人,特别是汉人的底层百姓。

只要给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并让他们有上升的希望。

百姓之子能成为帝国首相、百姓之子能成为帝国大都督、百姓之子能成为皇家科学院院士、百姓之子能成为家财万两的商贾。

百姓们就会爆发出极强的能力,创造出一个庞大的盛世。

苏蜀这一路走来,他见到了美洲的荒凉、欧洲的混乱、非洲的野蛮。

父皇说的没错,帝国的发展速度,都让他震惊不已。

只有大华帝国才是世界文明的灯塔,才能指引世界前进的方向。

交趾行省大片连在一起的水田,哪怕是苏蜀站在高速行驶的泰山号战列舰甲板上,那都清晰可见。

这就与交趾行省自身的定位有关,这里就是负责提供原材料的农业地区。

帝国对于海外行省,有着清晰的地位。

除了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地区,其余行省只发展农业,短时间内不发展工业。

这样做百利而无一害。

农业需要容纳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还相对集中。

农业聚集大量的土著,让他们有一份稳定的产业,这样才能派出官员教导他们汉化。

这些行省提供工业的原材料和市场,能促使大华帝国核心工业省份发展。

军事实力与工业水平密切相关,指只发展农业的省份,哪怕他们想反抗帝国,那也拉不出来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