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别云间>玄幻魔法>李辰安宁楚楚全本免费阅读> 第百十章 承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百十章 承诺(1 / 2)

就在刘管家和苏二公子惊诧的视线中。萧包子极为淡然的从那只海东青的脚上取下了一个小小的竹筒,随手就递给了李辰安。李辰安接过,取出里面的纸展开了,也随手就揣入了袖袋中。依旧是皇城司一处大统领郑旺送来的消息。江南道的这些官儿们,终究是忍不住了。足足五万府兵,正从各州出发,向枫县集结。这很好。这本就是李辰安希望见的。只是另一个消息让他有些惊讶——江北州那边,四公主宁楚楚带着她的五百娘子军,截获了数万石的粮草!五百人,消灭了五千府兵!虽然是逐一消灭的,但这战绩依旧惊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江南府兵的战斗力就是个渣渣。果真是烂到根子里去了。信里说宁楚楚将那些粮食全部换成了银票,却并没有远走高飞,而是正准备渡江南下……恐怕也是要往枫县去。李辰安忽的一笑,并没有去担心宁楚楚的安危,因为余万枝知道什么才是重点——他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杀一群女匪!他只要在枫县将自己给弄死,他的最终目的就已达到。至于宁楚楚这股所谓的女匪,回头再来慢慢收拾即可。只是如此大张旗鼓的刺杀堂堂宁国摄政王,余万枝的依仗究竟在哪里这才是李辰安最为关注的事。毕竟京都的官员,而今都是他亲手选拔。如果自己真死在了江南,那么温煮雨等人必然会调集兵马围剿整个江南。就算是赤焰军不听令,但神武军却一定会从东瞿关杀回来。江南府兵,根本就不是神武军的对手。余万枝能够当上道台,他不可能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现在,皇城司已查出了余万枝的一处依仗——并不是李辰安所防备的南部边军,而是……北部边军!夏侯卓已亲自率领五万兵马离开了燕云关向江南而来。这消息并不是皇城司率先得到,而是丽镜司的一个叫瑶光的姑娘传给皇城司的谍子的。去岁三月,瑶光奉宁楚楚之命离开了广陵城,去了漠北。她在燕云十六州重启了原本就存在的丽镜司的那些谍子,密切的关注着整个漠北的动静。原本主要是监视驻扎在九阴城的荒国大军。结果荒人并没有任何异动。昭化二十三年十月十八,簌琳公主抵达九阴城,荒人首领宇文峰亲自出城十里迎接,而后,于冬月初二,宇文峰带着簌琳公主离开了九阴城,往荒国的大荒城而去。据说,这是荒国的一件大事。宇文峰已一统北漠二十七州,但他尚未称帝。这次带着簌琳公主回大荒城,他将向天下宣告大荒国的成立!他将登基为帝!他还将与簌琳公主成婚,封簌琳公主为大荒皇后!此举,当然是为了彰显大荒国的国力。宁国虽然建国三百年,但宁国却是中原数千年文明的正统传承。现在宁国的公主成为了大荒国的第一任皇后,这便意味着大荒国的成立得到了中原正统文明的认可,也让整个世界的国家知道大荒国从此脱离了以往游牧时代的野蛮文明,向中原文明靠近了一大步。如此,可震慑大荒国周边诸国或者其余游牧部落,也能让原本大家都不起的草原部族抬高身份,融入到整个世界之中。这个宇文峰,当真是一代枭雄。据说,他年仅三十。只是他占领了九阴城之后为何没有挥军南下,其中缘由李辰安尚不清楚,但他明白绝对不是因为宁国派出了一个和亲的公主这么简单。若是枭雄,他的第一选择绝对不是女人,而是开疆拓土!现在李辰安仅仅是安排了皇城司的谍子关注着北漠的动静,至于北部边军……这个夏侯卓率兵前来江南,他的手里也就这五万兵马。他这一家伙跑了,燕云关便形同虚设。宇文峰肯定会知道这个消息,那么如果这时候宇文峰挥师南下,他可轻易攻破燕云关,进而占领燕云十六州!这该死的夏侯卓!就为了弄死自己,连最后的底线都不要了。那么,如何守住燕云关李辰安起身,走到了书桌旁,想了片刻,提笔写了一封信塞入了竹筒中,递给了萧包子。萧包子将这玩意绑在了这只海东青的脚上,摸了摸它的脑袋,抬起手臂,它展翅,穿窗而去。刘管家和苏二公子当然不知道李辰安干了些什么。不过刘管家的那双老眼却一直着那只海东青,直到它消失。这鸟,名贵。不仅仅是名贵,它还极为稀有。它野性极强,很难驯服。可它在这位少奶奶面前,却温顺的像一只小鸡一样。于是乎,刘管家再次惊叹于隐门的强大,心想这或许就是这位无影剑李无欢李公子行走江湖与桃花岛沟通的法子。李辰安又坐了下来,面带微笑,忽的向了刘管家,问了一句:“对于你们苏氏与姑苏慕容家联姻这件事,武林中人反对,这有什么意义”刘管家顿时一喜,这位李公子总算是问起了苏家的事。他连忙回道:“公子不知,原本吧,咱苏家与慕容家联姻与外人无关,可当这消息传出之后,商家却派了人去了苏府。”“哦……商家派人去苏府所为何事”“商家家主商春秋说,他商氏要与苏氏联姻……苏府当然还有许多小姐,可偏偏商氏指名道姓要迎娶苏家的苏四小姐。”“商家的大管家余清仑去了苏府三次!”“最后,商家出了个主意,比武招亲!”“由我家四小姐设擂台,他商家的六公子与慕容家的三少爷当着天下武林豪杰的面公平对决……若是苏家还是不答应,商家就将花重金请江湖中人直接抢亲坏了这桩好事。”李辰安眉梢一扬,又问了一句:“那个慕容家对此又是个怎样的态度”“这个……慕容家当然应了下来。”“慕容桢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